新的 AI 天氣工具優于全球預報中心
Microsoft 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AI) 模型,該模型在跟蹤空氣質量、天氣模式和受氣候影響的熱帶風暴方面擊敗了當前的預報方法。周三公布的調查結果.
研究人員在該雜志上報告說,這個被稱為 Aurora 的新系統——尚未商業化——生成了 10 天的天氣預報,并比傳統預報更準確、更快速地預測了颶風軌跡,而且成本更低自然界.
“人工智能系統在颶風預報方面的表現第一次超過了所有運營中心,”資深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副教授 Paris Perdikaris 說。
僅根據歷史數據進行訓練,Aurora 能夠比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等業務預報中心更準確地預測 2023 年的所有颶風。
傳統的天氣預報模型是根據第一物理原理(例如質量守恒、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設計的,并且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能力。
該研究稱,Aurora 的計算成本低了幾百倍。
實驗結果緊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于 2023 年開發和發布的盤古-天氣 AI 模型之后,可能預示著世界主要氣象機構預測天氣和因全球變暖而加劇的潛在致命極端事件的方式將發生范式轉變。
圣杯
“我相信我們正處于空氣系統科學轉型時代的開始,”Perdikaris 在自然界.
“在未來 5 到 10 年里,圣杯是如何構建能夠直接與衛星和氣象站等遙感源的觀測數據配合使用的系統,從而在我們喜歡的任何地方生成高分辨率的預報。”
據其設計者稱,Aurora 是第一個在預測毀滅性氣旋的五天軌跡方面始終優于七個預報中心的 AI 模型。
例如,在模擬中,Aurora 提前四天正確預測了 Doksuri(太平洋有記錄以來代價最高的臺風)將在何時何地襲擊菲律賓。
當時的官方預測,即 2023 年,它正在向臺灣北部移動。
Microsoft 的 AI 模型也優于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ECMWF) 模型進行 92% 的 10 天全球預報,比例約為 10 平方公里(3.86 平方英里)。
ECMWF 為 35 個歐洲國家提供預報,被認為是天氣準確性的全球基準。
12月,谷歌宣布,在 2019 年記錄的 1,320 起氣候災害中,其 GenCast 模型在 97% 以上的精度超過了歐洲中心。
這些有希望的表現——都是實驗性的,并且基于觀察到的事件——正在受到氣象機構的密切審查。
包括 Meteo-France 在內的幾家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 AI 學習模型以及傳統的數字模型。
“這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事情,”ECMWF 總干事弗洛倫斯·拉比爾 (Florence Rabier) 告訴法新社。
她補充說,他們的第一個“學習模型”于 2 月提供給會員國,“在計算時間方面比傳統物理模型便宜約 1,000 倍”。
雖然 ECMWF 模型的分辨率(30 平方公里)低于 Aurora,但 ECMWF 模型已經投入使用。
?法新社